厦门大学别敦荣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近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应邀来校,为高教所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别敦荣从进程、生源、层次定位与属性等4个方面,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讲解了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他指出,目前全球共有76个国家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通过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模式进行考察,可以归纳总结为高速增长、中速增长和低速增长等3种模式。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保持中速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通过对比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他指出,若不解决生源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将会受到较大影响。通过研究我国学位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历程,他强调,今天的本科教育已逐步呈现基础性教育特征,与过去的精英教育有着较大差异。概而言之,在我国迈入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之后,应具有平民性、基础性、个性化和全纳性等4大特性。

别敦荣以厦门大学食堂为所有学生提供免费米饭为例,分析了其中所反映出的平民教育思想。他指出,个性化是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普及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精英化和大众化时期的个性化特征也在发生变化,突出地表现为个性的意涵不断扩大,在以往所包含的学生内在品质和人格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了满足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的元素,包括职业发展、生活发展、兴趣爱好发展及休闲娱乐等。他表示,这里既有精英化和大众化时期学生发展的要求,更有适应高等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后,不同年龄段人口受教育的需求,正因为有了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征就更突出了。

提问环节中,别敦荣就相关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他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专业见解耐心地为同学们进行了答疑。

讲座由我校高教所所长周玲教授主持。我校高教所、图书馆,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高教院的4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网页发布时间: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