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所开展多场线上学术活动,丰富学生“云端”学习生活
发布人: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2-04-02 作者: 访问次数: 10

为丰富学生学术生活,筑牢健康心理防线,同心抗击疫情,高等教育研究所聚焦前沿理论、学术方法、历史文脉,邀请到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勇研究员、石河子大学的蔡文伯教授,以及高教所的周玲教授、储琰副教授、李永慧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高等教育、师生关系、人际沟通、心理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学术活动,传递知识、能量与关爱。



319日下午,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蔡文伯教授作了一场题为“教育学科实证研究与成果表达”的学术讲座。讲座从教育学科实证研究的要义展开,讲述了“实证研究的概念”“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成功的三要素”等内容。蔡教授认为,在做研究的过程中,“问题意识”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不仅要观察到某种现象的存在,更要对其中的必然性及其原因产生“好奇心”。他指出,实证研究的成功离不开理论、方法和数据三大要素,对于研究生而言更要树立一种实证研究的思维与意识。最后,蔡教授结合案例,展示了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322日下午,高教所所长周玲教授作了一场题为“从未知的未来看高等教育和师生关系”的学术讲座。讲座针对“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高等教育”、“未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以及“未来的高等教育和师生关系”等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周教授指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高等教育,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大学,大学应与城市紧密结合,而不仅仅是作为高等学府的角色而存在。从中世纪的城市与大学、十九到二十世纪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到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兴起,以及西南联大的发展历程,众多史料展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最后,周老师鼓励学生要“少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困惑,多一些踏实做事的坚定,少一些面对逆境的沮丧,多一些努力生活的乐观。”,新的时代,师生关系更应该教学相长,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者、陪伴者、支持者,生活和情感上的知心朋友,带给学生书写未来的能力和向上生长的力量。

326日晚,社会学院储琰副教授作了一场题为“谈谈沟通那点事”的学术讲座。储老师运用生动的故事从沟通的重要性展开介绍,讲述了“沟通的心理”“沟通的理论”“沟通的实务”等内容,并运用沟通分析理论——TA理论,结合案例,围绕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角色意识进行了理论分析,揭示了四种沟通的心理状态,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沟通、擅于沟通,正确处理各种情绪。

327日下午,心理咨询中心李永慧副教授作了一场题为“面对疫情如何建设积极心态”的学术讲座。李老师从有趣的破冰活动入手,以认识消极情绪、情绪调节五步法、积极情绪的培养、心理服务加油包为主线,详细介绍了面对疫情建设积极心态的方法。李老师指出,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个体建构智力、生理、社会以及心理资源,弘扬自身优势,并鼓励同学们通过寻找正性的情绪、表达感恩、学习品味生活等方式建设积极心态。



32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勇研究员作了一场题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生与奠基”的学术讲座。马勇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介绍,讲述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模仿探索”“现代高等教育的多元包容”等内容。马老师认为,现代高等教育对于中国来说,完全是一个外来的事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在被动发展现代教育的同时,也开始了一些自己的探索与尝试。他指出,科举制度并不是没有培养人才,但如何寻找科举制与新教育的关联,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最后,马勇教授详细阐述了从晚清至民国前半期结束,中国高等教育兼收并蓄呈现出多元与多样化特色,同时,他还结合史料讲述了蔡元培和蒋梦麟等大学校长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起步阶段的艰难探索与实践。马老师的报告体现了历史学家的严谨,值得我们从方法论层面进行借鉴与思考。



本轮疫情以来,高教所教师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全力保障师生学习生活有条不紊。与此同时,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向同学们推荐了校内外涉及专业、就业等方面的讲座10余场。为充分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还组织开展了学生入党“公开答辩”会,同学们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实践,师生们认真听,积极点评,大家坦诚相见,收获满满。在学校闭环管理期间,同学们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校园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截止目前,高教所超过80%的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小时。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家感受到高教所是一个团结有爱,积极向上的大家庭。后续,高教所还将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在云端开展多项主题活动,为科研助力,为生活加油,筑牢师生心理防线,互相鼓励,同舟共济,共克时艰。